苗家的“草标”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1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在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大堡子镇及三锹苗族乡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锦屏、黎平、榕江县相毗邻的广大苗山地区,流行着扎“草标”的习俗。“草标”的用处主要是用于传递信息、预警告示、联络感情等。

  “草标”的主要制作材料是两种草,一种是冬芒草(又称巴茅草),一种是丝茅草。在冬芒草或丝茅草的蓬蔸中,选择一根叶茂杆壮无虫蛀的,从根底部掐断取出,除去枯叶和烂片,就成了做“草标”的材料。“草标”一般可做有四种形状:如灯笼型、箩筐型、燕尾型、剪刀型。

  “草标”的制作方法是:把掐来的一根草摊平在手掌上,将叶片用折、反折、细扎孔、撕开穿插等方法做成自己所喜爱的形状,做成了然后再修饰紧扣,看是否经得起风吹雨淋。

  苗族青年男女“玩山”(对歌谈爱),事先会约定时间和地点,如果地点出现新情况(例如有自己的父母、哥嫂、弟妹在“玩山”之处劳作),就得另择地点,但又不能高声放歌告知对方,只有用“草标”来传递信息。于是,在原约定的途经之地处插上一支“草标”,对方发现“草标”后,知道情况有变,会默不作声地沿着“草标”指引的方向去寻找对方。

  还有一种情况,预先约定好的“玩山”地点不变,但时间有变。发生这种情况,就由一名知心男伴或女伴及早到约定的地点插上两根“草标”。后来的“玩山”伙伴看到“草标”知道对方不能按时来了(家庭发生突然事件或因病),不宜久等,得另行约定时间,这样延误时间也能得到对方谅解。

  “草标”还可以用于生产上和日常生活中,作为某种提示。例如水果、蔬菜、农具及贵重生活必须品等放在道路旁,插上一根“草标”,旁人就知道物有其主,不得“顺手牵羊”,随意拿走,也不得践踏破坏。

  “草标”是苗家人的一种民间习俗,至今仍在沿用。它也是一种考验苗家人道德底线的“试金石”。

作者:冯兴诗 来源:
网站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