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山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1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飞山:位于县城西1公里,历为宗教名山,游览胜地,兵家争夺要塞。相说神龙伏羲在此设八卦台,观天象,尝百草,推演八卦。飞山现存唐代以来的古迹遗址40余处。五代时期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首领杨再思,以飞山为中心建立封建领土制度,维护华夏一统,推动民族融合,被尊为飞山神,至今仍被湘、黔、桂、鄂、渝、川、滇地区信众立庙祭拜。方广寺、白云洞、飞山禅寺千年香火不断,每年农历六月十八的飞山庙会引来万人朝圣,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风景名胜区。近年来,我县按5A级景区规划,将飞山打造成以飞山为中心,以苗侗为特色,以自然生态为补充,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山林运动,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中华福乐文化旅游目的地。

[飞山庙]:又名威远侯庙,是供奉少数民族首领杨再思的寺庙。庙址原在飞山绝顶,宋淳熙甲辰年(1185)移至州城西门外一里多的作新书院左侧。明正统十年(1445)重修。明正德三年(1580)在飞山庙前建石坊一座,上嵌惠此南国威镇渠阳石刻巨匾。重修后的飞山庙东西长72.5,南北宽24.5,占地面积1776平方米。飞山庙的四周由红色砖墙维护,中轴线上可分四进。第一进为山门及两侧的碑廊;第二进为过厅,过厅由19根木柱支撑屋顶,两边供有魏了翁(宋工部侍郎)及党哲(明靖州知州)塑像;第三进为正殿,正殿是全殿之冠,殿高8.310根金色柱子支撑中心屋顶,四周排列18根檐柱,屋架为七架梁,各梁、枋与柱之间榫卯(sǔn mǎo)相接紧密,梁、枋雕花精致细腻,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第四进为后殿,也称将军殿,供奉的是杨再思的父母。

    飞山庙整座殿宇庄严肃静,气势雄浑,基本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点,因后经历代维修、扩建,亦杂有明、清建筑之风格,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现为为省级文保单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中国苗族通史》等史志记载,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存在一个奇特的历史现象:湘、黔、桂、渝、鄂等五省(市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共存在500多座飞山庙。为了进一步摸清飞山庙()分布情况,加大飞山文化研究力度,深入挖掘边区少数民族文化,共塑飞山精神,20148月,由怀化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靖州新闻网组成的电视文化记录片--《寻访华夏飞山庙》摄制组沿着飞山蛮杨氏族人的迁徙足迹,横跨湘、黔、桂、渝、鄂五省市,用镜头记录下各地飞山庙的保存现状,以及苗、侗、土家、瑶等少数民族同胞对飞山蛮首领杨再思的真实认知和客观评价。

 [古道]游览飞山有两条道,一是步行走古道直达山顶;二是乘车沿公路直达山顶。乘车的时间大概是15分钟,步行要一个小时。登山古道始建于咸通年间, 2008年政府出资整修。整修后的古道为青石板路全长2299m,共2689级。古道起于山门广场,经迎仙桥、陡岭、月雲亭,过白云洞、宝珠岩、天界灵祠,进方广寺,直达头宝鼎。

 [白云洞]相传,曾有一个石匠在石壁上开凿上山之路,无意之中救下了一只受伤的喜鹊。喜鹊为了报恩,带领一大群喜鹊把天上白云衔下来,给石匠遮阳挡雨。白云被石匠和喜鹊感动了,从此便留在山洞的上方,后来人们就把这白云缭绕的地方叫白云洞。白云洞有华夏“72洞天福地之称。前来白云洞求子、求婚、求寿的无不灵验。明代靖州司马吴文宗所镌的白云洞天四个大字仍耀眼于洞口绝壁之上,其先人所书天开列嶂四字仍有隐约可见的痕迹。相传白云洞还有一位诗人留下的一句绝对,至今仍只有上联,无人对出下联。上联为白云洞云动洞不动,只要能对出下联,白云洞前面的天鹅蛋就会裂开,吐出宝物。

 [宝珠岩]白云洞往上130级台阶处,有一圆珠岩石,直径约20公分,又名天鹅蛋,旁刻有文字数行,能一气念完的游客可以得到天鹅蛋吐出的宝物,其实这些文字是用蝌蚪文(汉代后出现,少数民族文字,头大身小,形式蝌蚪)书写的的禹碑(大禹治水时期留下的碑文)。

[白牛洞]白牛洞又名飞珠岩,每到夏季的时候,山泉水沿白牛洞壁飞流直下,好像飞珠溅落一般。相传古时候有一白牛精经常在飞山脚下糟蹋庄稼,老百姓非常憎恨它。一天,一个勇敢的后生得到飞山神的相助,在步云桥上将白牛精一脚踢入飞珠岩,深嵌岩壁,从此白牛精不再祸害百姓。有缘人透过阳光照射下的瀑流,至今仍可以看到石壁上镶嵌的大白牛。

[天界灵祠]始建于北宋末年,飞山太公杨再思为保境安民,经常到白云洞顶右侧平台巡视。后人为纪念他,在其经常巡视的平台修建祠庙,塑杨再思神像供奉。百姓每到祠中朝拜,除供奉香火外,还要在祠前焚烧草鞋追忆杨太公当年的艰辛。因该祠地处云天分界之际,故称天界灵祠

[飞山禅寺]2005年由广东四会市六祖寺方丈在古寺院“松云禅寺”兴建,占地140亩,目前是湘、黔、桂边境最大佛教胜地。飞山禅寺共分四进。

第一进三门殿:左侧是居士楼,有150个房间,可容纳300名居士和信士。右边是课堂,做接待用。三门殿有三个门组成(左、中、右门)。中门一般是不开的,古来只有迎接皇帝和高僧法师,才会将其打开,一般的信士、居士都只能走两边的门。进佛门要讲规矩,左进右出,门槛是不可以踩踏的,请高抬贵脚,以左脚为先跨进来。

这里供奉的是哼哈二将。哼哈二将本是保卫佛国的夜叉神,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把守山门的两位警卫大神,或者叫把门将军。他们原来都是有名有姓的:哼将,原名郑伦,他会一种法术叫“窍中二气”。他在“警卫”中如遇盗贼,只要鼻子一哼,就会响如洪钟,并随响声喷出二道白光,可吸敌人魂魄,所以,任何敌人在他面前都会失败。哈将,名叫陈奇,他腹内有一道黄气,如果遇到敌人,只要张口哈出一口黄气,同样可以吸敌人的魂魄,使敌人呆若木鸡,举手就擒。   

第二进天王殿:正面笑脸相迎的,是大肚弥勒佛。大肚弥勒寓神奇于平淡,示美好于丑拙,代表了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也蕴含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他在笑什么?为什么笑?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与弥勒佛相背而立的是韦陀护法,他本是印度婆罗门教神话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神之一,被誉为佛教中的神形太保,以善走如飞着称。韦陀菩萨在佛教寺院中,担任护持僧众、弘演佛法的任务。这两边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又唤名风调雨顺他们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这完全是被汉化以后的事,是按照中国人的意志取的,是中国人的习惯称呼。因为风调雨顺,就会带来五谷丰登,这是人民的美好愿望。

第三进圆通宝殿:殿内这尊是五层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佛像身上均为纯金粉金箔贴铸。关于千手千眼观音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古代兴林国妙庄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大公主叫妙金,二公主叫妙银,三公主叫妙善妙善自幼出家修行,父王不允准她去,她便偷跑出去。妙善所在的庙里有500个和尚和尼姑,妙庄王一气之下,一把火焚烧了这庙院,500和尚和尼姑都被烧死在里面。在庙内修行的妙善也被烧伤,幸被一只白虎驮走获救,历经千辛万苦坐化升天,终成正果。

佛经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妙庄王做了恶,身上长了500个大脓疮,什么药都用了也无济于事。医生说非要亲骨肉的一只眼一只手作药,才能医好。大公主不愿意,二公主舍不得。修行的三公主妙善至善至孝,尽管妙庄王做了那些恶事,她还是挖了自己的一只眼,砍了自己的一只手给父王作药。妙庄王服药后,全身脓疮消失,身体康复。妙善的大孝行为感动了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就召见妙善公主:你这大孝子,舍了一只眼、一只手,我就还你一千只眼、一千只手。这样,妙善公主就成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为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所崇敬。佛教认为,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也不尽相同,因此,就应有众多的无边法力和智慧去度济众生。

千手千眼观音的造像有两种,一种是真塑造1000只手,每个手掌心中一只眼,千手的排列犹如孔雀开屏似的排在观音身后。另一种是以42只手代表千手,除中央两只手合掌外,左右各有 20只手,每只手代表25只,象征1000只手,手上各有眼睛,分别执各种法器。大家看看,我们的这尊千手千眼观音是哪种造像呢?

第四进大雄宝殿:这座桥下是放生池,供各位居士香客祈愿积福。我的左边(东方)是钟楼,右边(西方)是鼓楼。古有晨钟暮鼓一成语, 很多人以为寺庙是早上敲钟晚上敲鼓。其实不然,不论早晚,寺庙都既要敲钟又要击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敲钟。

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殿前这八根龙柱从福建远道而来,单根造价高达12万元。龙怎么都被绑在柱子上了呢?相传,龙本属不凡之物,但生性顽劣,随意兴风作雨扰乱人间,于是释迦牟尼佛现世教化它,将其捆缚于石柱之上,令其改恶从善,造福四方,才能从石柱上解脱;当然,后来龙确实弃恶从善,皈(gui)依佛家了,佛祖也释放了它,但是这个典故留了下来,且龙也为佛门护法之一,所以殿堂顶纹、石柱皆有龙影。

大雄宝殿里供奉的是娑婆(suo po)世界(即大千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中间)、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右边)、东方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左边);佛祖两侧分别是骑狮子的文殊菩萨骑大象的普贤菩萨;大殿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像(十八罗汉为:坐鹿罗汉、欢喜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蕉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伏虎罗汉)。

[灵光寺]原名灵官殿,始建于明朝末年。相传寺内有一高僧辞官在此修行,善男信女到寺中求卜问事,件件灵验。因该高僧原为朝廷官员,百姓便称此寺为灵官殿。2005年,民间捐资维修,更名灵光寺

 [二宝鼎、三宝鼎]二宝鼎,曾是古代屯粮祭神、观战点将的地方。据康熙《靖州志》记载山上屯兵的地方有藏米之处,米为黑色,有病的人吃了还可以治病,早些年,我们开发飞山的时候,在宝鼎上确实挖掘出了大量黑米。与二宝鼎遥遥相对的是三宝鼎,三宝鼎上的小庙叫雷神殿,建于康熙32年(公元1693年),有祈求风调雨顺之意。所用建筑材料全部为青石料,历经百年沧桑,仍然坚不可摧。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二宝鼎将建设成飞山太公的文化祈福之地,三宝鼎将建设成风调雨顺的文化祈福圣地。

[头宝鼎]头宝鼎是飞山的绝顶,海拨766.2m,三面悬岩,有一岩石伸出峭壁之外,岩石上曾刻有凌云两个字,也称为舍身岩。相传,神农炎帝曾在此夜观天象,推演易经八卦。飞山祖庙就建在这里,是我国西南各族群众供奉族首领杨再思的首座庙宇。由于祭祀飞山太公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群众祭拜,宋淳熙甲辰年(1184)靖州知州孙显祖将飞山祖庙移至县城西门外一里多的原作兴书院,即现在的第三中学旁边。头宝鼎将建设成易经八卦的文化体验之地。

 [方广寺]在古代,只有州府所在地才能修建方广寺。方广寺俗称飞山大殿,建于宋,毁于元,重建于明洪武年间,清乾隆癸卯年(1783)维修,1993年重整,2005年扩建。寺院占地0.7公顷,建筑总面积1800m2,院南北长79,东西宽34。寺院门口书的对联北极无双苑,南疆第一峰”。说明飞山自古以来就是风景名胜,旅游胜地。方广寺背靠飞山宝鼎,红墙青瓦,精致幽雅,古色古香,四周绿树成荫,古木参天。

 [银杏王及银杏林]银杏树是我国的国树,寓意健康、长寿、高贵、天长地久。我县已对飞山景区的绿化按照“大地艺术”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突出种植银杏树。2015年已在飞山三个宝鼎、方广寺、飞山禅寺周边栽种了1500株直径14公分的银杏树,栽种面积60亩。今冬明春准备再栽种100亩的国防银杏林。今后,还将种植名人树、结婚树、生子树、长寿树、劳模树等银杏纪念树。寺庙左侧的这颗银杏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相传由飞山太公杨再思亲手栽种。前来飞山的人无不拜祭这棵银杏王,祈求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平安、健康、福禄双喜。

 [邓子龙《登飞山》碑刻]邓子龙(15271598)字武桥,江西丰城人,明代军事家,曾任靖州参将,官至副总兵,在抗倭援朝战争中,率军与倭寇肉搏,英勇殉国。1581年,邓子龙奉命平定五开卫(今贵州黎平)兵变起义后登飞山作诗:南来倚剑上岧峣(tiáo yáo,山高峻貌的意思) ,满眼烽烟坐里消。神器自知无鬼域,嫖姚何处有天骄。岩飞瀑气披深洞,风送钟声下远苗。西望六百八十穴,我欲一扫归天朝。《登飞山》碑刻内容虽然表达了不正确的民族观,但书法流畅,刚健潇洒。碑高213 cm,宽100 cm,厚11 cm

[谭延闿题联碑刻]谭延闿(1880-1930)字祖安,湖南茶陵人,曾任两广督军,湖南督军兼省长,湘军总司令,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谭延闿题联碑刻于民国初年,高175cm,宽78cm,厚10cm。碑刻:“恐是汉代韩张良(汉朝武将韩信、张良),愿学北地傅介子”。(北地:今陕西宁县,傅介子:西汉外交家、军事将领,曾让楼兰古国归顺汉朝)

 [金桂树]该树栽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500百多年的历史。每年八月中秋前后桂花盛开,芳香四溢。长久以来,人们把桂花作为荣誉和胜利的象征,折桂桂冠成为第一的代名词。从古至今,莘莘学子幕名前往金桂树下,祈求功名,多能如愿以偿。

 

作者: 来源:旅游外事侨务局
上一篇:文峰塔景区 下一篇:三锹地笋苗寨
网站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