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苗族歌鼟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8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在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与贵州黎平、锦屏、天柱交界的“锹里”地区,居住着48寨3万多苗族同胞,这里是我国苗族五大支系之一的“花苗”主要聚居区。苗族古老而又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印迹,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绵延千年至今。有着“中国原生态民歌活化石”之誉的文化瑰宝——靖州苗族歌鼟就蕴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

  在靖州“锹里”地区,历史上就有“山溪复道路险绝”的记载,这里山高谷深,重峦叠嶂,“抬脚难走五里路,举手难够五尺山”,与外界相对封闭。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群山滴绿,溪河密布,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相对独立的地理条件有利于苗族古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独特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存留,其中靖州苗族歌鼟文化就是这种独特的文化瑰宝。

  苗族歌鼟的“鼟”字从字面上理解为击鼓的声音,电脑必须用全拼(teng)才能打出,比较少见。实际上,用当地语言理解,“鼟”字是“上台阶、步步登高”的意思,说明苗族歌鼟高低起伏、音域宽广的特点。苗族歌鼟按演唱方式可分为茶歌调、酒歌调、饭歌调、山歌调、担水歌调、款歌调、嫁歌调和三音歌调等。按演唱内容又可分为迎客歌、送客歌、情歌、婚嫁歌、三朝歌、上梁歌、丧事歌、和气歌、地理(名)歌、款歌、盘古歌、开天辟地歌、祭祀歌等30余种,与苗族风俗活动及生产生活紧密相联。

  从音乐艺术角度看,苗族歌鼟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歌唱方式。我们根据“锹里”苗族广为流传的张郎刘妹以木叶、禾筒声为媒喜结良缘的故事和《苗家唱歌起源》的故事,可以推断,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和比较封闭的生活,促使苗族先民对百鸟齐鸣、蝉虫合唱、流水潺潺、林涛声声这些丰富多彩的“和声”进行感悟,并模拟出高低重叠、非常悦耳的歌声。经过长期选择、加工和提炼,形成了优美的旋律与和谐的和声。因此,苗族歌鼟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态艺术。在演唱技巧方面,苗族歌鼟多采用无人指挥多声部合唱形式,先由一人讲歌,相当于作词人,后由一人起歌定调,相当于作曲人和领唱人,再由大家一起合唱。讲歌时口语性较强,听起来近似说话,实为歌师临时编歌词。被尊为歌师的人均具有根据不同场合需要进行随时编歌的能力。领歌人要求嗓音好、记性好,主要担任高音声部的演唱。和歌时由低音歌手在一个主音上依靠循环呼吸的方法唱一个持续低音,高音歌手则带有即兴色彩演唱中、高音,中高音之间此起彼伏,与低音形成和谐映衬,音调相差3—5度不等,最多可以达到六个层次的音调。因此,苗族歌鼟可以称作比较高超的民间音乐演唱艺术。

  从文学艺术角度看,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本民族文字,主要靠口头记录、传播和延续自己的文化,因此,苗族歌鼟实际上就是靖州“锹里”苗族的“口头”文学。苗族歌鼟歌词大多为七言四句,一般都采用比喻、拈连、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每首歌二、四句末字一般讲究押韵,一对一答精彩纷呈。语言以“锹里”凤冲寨吴姓苗族土语(当地人称为“酸话”)为标准。苗族歌鼟的歌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历史故事、祭祀礼仪、生产劳动、婚姻恋爱、劝事说理、唱咏风物等方方面面,具有较高的民间文学价值。

  从民族学价值看,苗族歌鼟歌词是研究苗族古老历史文化的鲜活材料。靖州“锹里”苗族与五千年前的“九黎”、尧舜禹时期的“三苗”及后来的“荆楚”、“武陵蛮”、“五溪蛮”、“飞山蛮”一脉相承。苗族歌鼟中的“盘古歌”、 “开天辟地歌”、“祭祀礼仪歌”等都记录了苗族作为中国最古老民族之一的历史,反映了苗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清嘉庆十二年(1807)“锹里”地区开办第一所学堂后,一些歌师用汉字记录了歌鼟的歌词,留下了大量的手抄本,给民族文化研究创造了便利条件。

  从民俗学角度看,苗族歌鼟是靖州“锹里”苗族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在“以饭养身、以歌养心”的苗族人民心目中,歌鼟的意义决不限于附带的休闲娱乐。苗民生来便活在歌的世界中:学歌是与当地族群彼此认同的根本手段;对歌是与外寨交往互动及产生婚恋的主要途径;教歌是自觉记忆并延续族群历史的主要方法。以歌鼟为必要环节的各种民俗活动深深渗透到“锹里”苗族的社会生活当中,他们在喜庆节日以歌相贺,男女相恋以歌为媒,生产劳动以歌互助,历史文化以歌相传。年轻者在歌唱中相识相知,年长者在歌唱中叙旧摆古,矛盾纠纷在歌唱中化解,礼仪款约在歌唱中形成。

  苗族歌鼟长期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新中国成立后才陆续被一些专家学者发现,曾被贺绿汀、白诚仁等音乐大师誉为“民族瑰宝”、“天籁之音”和“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活化石”。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苗族歌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0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侗族大歌等齐名。2006年底和2007年初,两次应邀参加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和华夏清音中国民间音乐展演,并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引起强烈反响。2007年11月,靖州苗族歌鼟节目被明确为湖南省选送奥运会的推荐节目。今年初,靖州苗族歌鼟队在长沙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展演活动,受到了广泛的青睐。

  随着现代化脚步和民族大融合步伐的加快,特别是现代文明对“锹里”苗族传统生活方式的巨大冲击,苗族歌鼟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刻不容缓。近年来,靖州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多种有力措施进行这一民族奇葩的抢救和保护。在锹里各学校举办“苗族歌鼟”艺术班,相继成立了三锹乡苗族歌鼟队和喜盈门苗族歌鼟艺术团,编辑了《靖州苗族歌鼟合集》,对资深歌师实行政府津贴资助,特别是把三锹乡地笋苗寨作为苗族歌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基地进行开发建设,列入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全力支持其发展成为中国花苗风情旅游胜地和苗族歌鼟文化的展示基地。靖州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做法,得到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蒋建国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专门作出批示予以推介。我们坚信,伴随着我国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靖州苗族歌鼟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必将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作者: 来源:
网站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