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新街芦笙节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5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斗笠舞

  秀美新街寨

  藕团乡新街村原名烂泥冲,是靖州县锹里地区古二十四寨之一。惭愧得很,我虽然是锹里人,但由于年幼外出,以前从未到过新街。因有朋友住在那里,心中早有造访的躁动。农历7月15日清早,挚友阿年相约“今天新街踩芦笙,看看去”“好嘞”!急忙驱车前往,车过藕团集镇,岔上乡村公路,芦笙节的气息渐渐浓了起来。每个路口都有身着锹里民族服装,手臂戴着“执勤”袖套的小伙指挥交通,使近百台车在蜿蜒狭窄的公路上井然行驶。来到寨门前,已是人头攒动,身着节日盛装的女孩栏门站成一排,不停地用牛角或竹筒向来宾敬酒,“喝了拦门酒,才准寨中走”,栏门敬酒不仅是锹里的一种习俗,更彰显着新街人的好客与热情。“来者都是客”,本地人阿荣要喝酒才能回家;阿楠想溜过去,却被自家细姑逮个正着,乖乖喝酒才得进门。

  穿过寨门,映入眼帘的是深山里的“挑花源”。在群山之中,有片难得的开阔坪地,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坪地中缓缓穿过,在坪地的底端像雅鲁藏布江一样急转九十度弯流往东南,寨脚溪口建有一座古朴的风雨桥,当地人叫“关山”,传说“关山”能留住寨子的财富与吉祥,难怪当年烂泥冲财主多、秀才多。溪边一幢幢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掩映在翠竹古树之中。举目眺望,四周漫山的人造松杉郁郁葱葱。最为喜人的是成片核桃林已果满枝头,丰收在望。

  新街寨山清水秀,环境幽美,居住着勤劳纯朴的杨、吴等5姓村民,皆为侗族。但风俗习惯与锹里苗族人一模一样,难怪在通道县使用新街这种语言的族群,被划为苗族呢。

  欢乐芦笙舞

  踩芦笙自然是芦笙节的重头戏。中午时分,踩芦笙开始。这是苗族芦笙和侗族芦笙高度融合的表演。在操场中央的是平茶沙坝侗族芦笙队,4支高达丈余的特大号芦笙居中,10余支小芦笙在一旁伴奏,吹芦笙的尽是侗家汉子。四周是12名身着盛装手持红花的侗家靓妹在伴舞,他们跳的芦笙舞,像现代劲舞,豪迈奔放。外面三圈依次是藕团潭洞队和新街队,他们在踩芦笙,踩的是地道的锹里苗族芦笙,这两个芦笙队队员的年龄和性别不限,人数较多。每队有一小伙子举旗在前,跟着的是手持小竹竿男孩,然后是头戴斗笠吹着芦笙的汉子,最后才是左手持花帕,右手拿折扇的小女孩、大姑娘和媳妇们。他们围成一圈一圈的,踏着芦笙乐曲的节奏,轻轻地摆动着身体绕圈而舞。先上三步退二步转身,再直上,快三步,慢三步,然后重复,周而复始。踩芦笙以两膝的轻微屈伸并踏着节奏向前移动为特色,柔和、娴雅。与侗族芦笙舞比较略显古板。

  新街芦笙节的亮点是将现代元素加入民族芦笙。在传统节目中,穿插表演了《欢乐侗乡》、《开门红》和《转斗笠》等融入了现代元素的锹里民族特色舞蹈,增加了芦笙舞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芦笙舞因用芦笙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大多在年节和庆贺等喜庆场合表演。它分布于湖南、贵州、广西、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以湖南西部、贵州东南部和广西西部山区最为活跃。在那里,人们从小就开始学吹芦笙和跳芦笙舞。凡是在演奏和舞技上出众的芦笙手和芦笙队,都深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在过去,青年小伙子会不会吹芦笙,能不能跳芦笙舞甚至都成为姑娘们择偶的重要条件之一。

竹碗龙头宴

  芦笙舞一结束,热情好客的新街人便忙碌起来。操场坪上, 许多人在搬桌子,扛凳子,把桌子一张接一张地拼在一起,凳子摆在两边,连绵几十米,像一条条长龙。桌子刚拼好,另一拨人就将餐具摆了上来,这餐具好特别,装菜的“大碗”、盛饭的“小碗”,喝酒的“杯子”,全部是用当地楠竹制作的。呵呵,绝对天然环保。使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爱不释手,有人向摆碗筷的姑娘讨要两个做纪念,有的则“顺手牵羊”放一个到包里。一会功夫,腌鱼、腌肉、泡汤肉、则菜根(鱼腥草)等各种锹里特色菜摆满了桌子,农家米酒也倒(斟)满了竹杯子。

  龙头宴最前面是龙头席,坐一主一客两个人,主人一般是寨佬,客人当然是主宾啦。然后是一字排开主客相间,相对而坐。人客到齐后,龙头席寨佬邀请大家端起酒杯,龙头宴正式开席啦。寨佬说“感谢各位贵客光临,我们来个满圆大发扯扯杯吧,记唆拜(干杯)!全席人起立一起喝“扯扯杯”,将酒杯用右手递给下一位,同时左手接上一位递下来的酒杯,然后一同干杯。一直 “满圆大发” 扯了三次,然后自由组合喝“交杯酒”,热闹无比。 交杯酒为两个人单独喝,即双方站立起来,各自将手中的酒杯递给对方,相互之间手不松杯,直到喂对方喝干,然后收回自己的酒杯,有的还互相扯菜。扯酒扯菜,边扯边谈,其乐融融。酒过三巡之后,席间唱起了酒歌,先是新街寨有一名歌师讲歌,众人和歌,客人们推举著名的歌霯传承人平哥答歌。唱一首歌,大家喝一杯酒。寨子里的小伙和姑娘们,三五成群分别来到年轻的异性客人面前对唱情歌,歌来酒往,情意绵绵。

  这餐龙头宴,且歌且饮,一直吃了两个多小时。伴随着锹里米酒的醇香,新街主人的浓浓情意,客人来酒不拒,一醉方休,连酒量极大的歌霯传承人平哥也醉在新街。

  龙头宴是锹里人接待客人最隆重的方式,体现锹里人的纯朴善良和热情好客。龙头宴源于一个传说:从前侗族英雄吴勉带领义军经过一个侗寨,被寨佬留下做客。寨民知道后,家家都要留英雄吃饭,谁家都不想让,这时寨中一个聪明的姑娘想出了个主意,在寨子中间找了一块空坪,让每家出一道菜,拿来木板摆成长桌,把饭菜凑在一起,共同请英雄吃饭。这种待客方式沿袭下来就成了如今的龙头宴。

作者:龙家贵 来源:靖州新闻网
网站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