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古锹寨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4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湘黔桂接边地区,有一块被称为“锹里”的神奇土地。这里群山滴绿,奇峰耸翠,沟壑纵横,溪流密布,居住着苗族的一个支系,自称为“锹苗”(花苗、草苗、青衣苗、白头苗、三鍫人等)。他们勤劳、朴实、善良、坚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璀璨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演绎着动人的故事。

这里的苗族历史悠久。他们与5000多年前的“九黎”和尧舜禹时期的“三苗”及周时期的“荆楚”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3000多年前,由于不断遭到尧舜禹的进攻,三苗一部分进入鄱阳、洞庭两湖以南的江西、湖南崇山峻岭之中,被称为“南蛮”。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祸,苗族先民被迫西迁,进入人烟稀少的湘、鄂、川、黔毗邻地区的武陵山区,与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由于东汉和西晋王朝一再出兵进剿,苗族先民大量被屠杀,不少人又向西南迁徒到五溪地区,称为“五溪蛮”。唐宋时期又有一部分苗民从江西、洞庭湖一带迁徙到湖南西南部湘黔桂边境飞山一带,与原住民一起被称为“飞山蛮”。据《渠阳边防考》记载,靖州“渠阳治境诸夷种落有生苗、熟苗、峒蛮”。《苗族简史》载,唐末五代初,飞山蛮苗族首领潘金盛为抵抗朝廷征剿,率领苗、侗、瑶各族义军占据飞山,后兵败被杀。义军余勇和苗民退避三锹黄柏等深山丛林之中。五代十国之后,列入王朝版图,由杨再思等十峒首领管辖。元明时期,以锹里为中心各地相继出现了花苗、青衣苗、白头苗、草苗60苗与40苗、三鍫人等族群。清雍正五年(1727)取消“蛮不入境,汉不入峒”,不少省内外的汉族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纷纷移居靖州,深入苗族腹地,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加快了文明脚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苗族形成更大的群体,与各族同胞和谐共处、守望相助,繁衍生息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这里的苗族致力开发。他们用勤劳与智慧开发祖国疆土,创造灿烂的物质财富。他们在大山深处,本着“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选择宜居地方,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辛地开垦出一层层梯田,营造出一片片林地,修建了一栋栋干栏式木房,挖掘了一口口水井,铺就了一条条石板路,配以一座座鼓楼花桥,形成一个个村落,如地笋、金山寨、铜锣、岩湾、江边、楠木山、塘保、康头、林源、地交、占字、抱塘、茅坪、岑趸……等等,人们习惯称之为“锹寨”。湘黔边界这样的苗寨星罗棋布,像珍珠一样镶嵌在碧绿的大山里。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和躲避压迫与战乱,逐步向周边扩展和更深的大山进发,兴建新的山寨,三省坡下的通道、黎平、三江等地出现了大高坪、归垒、玉马等美丽的苗寨。他们开发脚步并没有在此打住,为了延续血脉,又踏上新的征途,不辞辛劳远走他乡,从这里迁徙到湖北、重庆、四川等地,寻求和开发更大的生存空间。可以说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几乎完全是在战争和迁徙中完成的。

这里的苗族文化丰富。他们模仿大自然的和声,创作了优美动听的鼟歌、侃歌、明歌、倩口歌、四乡歌、嘎奔也等韵味无穷的山歌;用竹木制作了芦笙、长笛等声音悠扬的乐器;搭建了四十八寨歌会节、苗芦笙节、四八姑娘节等多姿多彩的歌舞活动平台;他们的技艺超群,留下了苗族鼟歌、木构建筑技艺、苗族织锦服饰、雕花蜜饯等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依托山地资源,从事木材经营,创造了丰富的木商文化;他们崇拜山、树、岩石等,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他们编织出的那一个个流传在民间优美动的听传说,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他们崇尚巫傩文化和佛教文化,把杨再思当神祭祀,形成完整的锹里信俗,维护着一方山水的和平稳定;他们追求汉文化的学习,崇尚耕读,崇尚礼仪,不少优秀儿女如胡学望(清康熙)、宋仁溥(清乾隆)、舒文谟(清乾隆)蒋贵善(清光绪)等,不断从历代科考中胜出,蜚声国内。至于当下,新一代的苗族儿女如唐维纶(桥梁铁道专家)、龙咸(空间物理学家)、潘爱华(生物化学博士)等,纷纷投身各项建设事业,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里的苗族风俗独特。他们恋爱方式有花园约会、茶棚对歌、行歌坐月,是多么自由;结婚则六亲迎娶、陪娘相送,男扮女装闹井台,是这般热闹;有的采取偷婚方式,年轻后生约伴把姑娘悄悄接走,给双方父母天大的惊喜,是何等浪漫;起屋罗盘定向、择日发墨、良辰竖屋、鲁班抛梁,竟如此神秘;待客更是一家有客、家家接待,油茶米酒、盛情款待,龙头盛宴,情意绵绵,歌声相伴,一醉方休;饮食更让人垂涎欲滴,禾花鱼香甜可口,腊肉满口留香,腌鱼回味无穷;妇女的衣着或花哨艳丽、光彩照人,或色调朴实、稳重端庄;节日则有春节、清明节、甜粑节、牛王节、立夏节、端午节、六月六、尝新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无一不体现了苗家人的传统美德。

这里的苗族自强不息。他们苦难深重,历代封建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使其饱受凌辱、剥削。他们为维护基本生存权利,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勇于革除自身陋习,废除舅霸姑婚,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制定各项村规民约,维护团寨良好秩序;结成湘黔四十八寨、中岭十八寨、三十三锹等多种形式款组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保护区域及团寨安全。当朝廷压迫到了无可忍受的地步,便高呼一声,揭竿而起,举行声势浩大、震动朝野的苗族大起义。潘金盛、姚明敖、吴天保、陆泰、杨金娥吴文山龙大道等一大批壮士挺身而出,英勇献身,为苗族争得一定生存权力。其赫赫有名的功绩彪炳千秋,顽强不屈的精神气贯长虹。

欣逢盛世,这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族人民奋起共筑腾飞梦。本书收录了湘黔桂大锹里地区部分古老苗寨的历史变迁、生产生活、村容村貌、思想文化等方面内容,旨在让人们了解这一地区的发展轨迹,记住它的绵绵乡愁,感受它的无穷魅力,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作者: 来源:
网站底部